十四、  意外的收获

(1975年)   时间过得真快。我来“三钾盐”近一年了。   经过大家的努力,“三钾盐”的含量是有所提高,但是总也过不了合格的关,收效甚微,和所投入的人力财力相比,得不偿失。   有时候坚持并不是胜利,转身或许是柳暗花明。   挣扎了一年多的“三钾盐”还是下马了。同时下马的还有葡萄糖车间。   这早就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也是必然趋势,但是真的事到临头,又难以接受了,所有的人都惶惶不安,都将面临一次很大的工作变动,重新调整已经适应了的平衡。   主宰我们命运的会议在团部紧锣密鼓地召开着。   我和大家一样忐忑不安,等待我的是什么呢?愁绪写满脸上。   同化验室的孙成城安慰着我,不会有事的。

Read More

有情人未必成眷属

N同学的相识相交又成为知己的过程是很独特的。   二0一六年,我和师傅孙的重逢时。他说:“我发现你们小苏州真得很会写的,我们连也有一个,叫N,她是连队小学的语文老师,她擅长写诗。”   和她相遇后,才知道,在初中时,她是我隔壁班级的,只是彼此没注意,在农场九年里,我们竟然也没见过面,属于一次次擦肩而过的人。   如今因为文学的共同爱好,我们相遇了,让我们一见如故,又一同参加了苏州知青文学社。   在三百多个同学中,相信会写的人不少,但是对文学感兴趣又肯动笔的就不会多了。   很自然,我们成为了好朋友,一起参加活动,一起探讨彼此的文章,给予中肯的意见和帮助,并欣然接受指正。   她九十多岁的老妈

Read More

二十四、北京之行

二0二四年五月)   我有幸应邀参加今年的第二届中华知青作品颁奖典礼。   五月二十五日,我在家人祖孙三代人的陪同下,乘高铁北上。   这次的北京之行,见到了令我敬仰的叶辛老师,孟老师以及他带领的团队,张老师、付老师、高老师、张天芒老师以及组委会成员,作家村的老师,年轻的志愿者们。感谢他们为整个活动所付出的辛劳。   历经跨越两年时间,从一万多篇文章中,海量的阅读,选稿,审稿,到出版书籍的事项,组织颁奖大会的种种琐事,如此大的工作量,事无巨细,皆需精心安排。   感谢您们为全国知青文学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次的活动必将载入知青的史册。   祝贺第二届中华知青作家大会圆满成功。   感谢您

Read More

There should be something
Follow

Ready to make a Zine ?

You can write and share books or magazines via network, self-publish them as ebooks, and even print them hight quality on 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