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却没用

今天听了古典老师二十几分钟的《如何读透一本书》的简短视频课,不能说收益匪浅,但还是有收获的。我觉得任何的学习,哪怕有一点点的收获,并且能将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就是很好的。我之前读书,基本也都是精读,也就是几乎是逐字逐句读的。精读可以把书中内容了解得较为详细,我会把书中的句子结合自己的实际,结合自己的经验去理解,甚至去觉察自己的过去是做对了,还是做得还不够,还有要改进的地方,并且还会去思考要如何改进。在我看来,这也几乎是接近深度思考的程度了。所以,我觉得自己并不是象古典老师所说的那种读了很多书却并没有什么用的人。我读过的书对我的帮助和改变还是很大的。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会来参加古典老师的这个体验营呢?是因为我觉得自己的输出能力较差,总结概括能力较差。我可以针对书中的特别有感触的一两句话,或者一段话,一篇文章,但是却不能用较为精炼的话将一本书,或者一个章节的精华内容表述出来。所以,我是想来学习如何输出的。也就是说,我不仅仅希望自己从读过的书中受益,也希望将这些受益点表达出来,让身边有需要的人也能受益。当我不能用顺畅的,较为精准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其受信度就会大大受损。时间久了,我也不能很

Read More

生活随想

早上,我按照既定的计划去养生馆做艾灸。出门时,才发现外面大雪纷飞,推车时只有一个想法:要不要上楼去拿雨衣。后来发现雪还挺干,到身上就能被打落的那种,于是就直接出发了。骑车在路上时,脑海里突然跳出一个问题:下这么大的雪,怎么就一点都没想到可以不去呢?多做一次,身体就更加健康了?少做这一次,身体就会立刻不健康了?这样的坚持有意义吗?如果仅仅从关注这一件事本身的效果或者后果来说,这种冒雪外出的行为的确是不值得,且显得很傻,很教条。寒风吹在脸上,的确很刺骨,还不断地有雪花打进脖子里,更是增加了寒冷的体验。这时候,我就开始觉察自己的感受:我后悔吗?如果后悔完全可以不去,打个电话告诉朋友一声,不就行了?这种天气,朋友肯定是会理解的。我没打,是因为不好意思吗?有委屈吗?不,这些感觉统统没有,整个过程的心理状态都是平静的,且自然而然的。我惊诧于自己的平静,惊诧于自己一点点的退缩的想法都没有。于是,我对自己有了一个看见:这样的“坚持”通过之前自己很多的刻意,现在在我这里已然成为了自然而然的行为,已然不需要更多的克服和对抗的力量。

Read More

愤怒背后的语言

愤怒背后的语言 跟大家分享一个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来探究愤怒背后的原因的案例,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思想,经历,想想看,在没看到这些之前,你会想到哪一步? 【事件】六岁的孩子总是很爱哭,稍不如意就大哭。 【妈妈的感受】很愤怒。 【思考】六岁的孩子爱哭,本是属于很正常的事,这位妈妈为什么会极其愤怒呢? 【妈妈的思想】哭是无能的表现——她不希望孩子无能。 这里我们就需要思考到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我们说感觉没有对错好坏之分,而思想则有对错好坏之分。妈妈认为哭是无能的表现,这个思想对吗?能力强的人都是不哭的吗?那些没有能力的人都是爱哭的吗?显然,这样的思想是需要调整的。所以,这里是妈妈需要改变的地方,要学会纠正自己的这个偏颇的思想。 这一步的难点是,很多时候,我们觉察不出我们的思想有问题。思考和改变常常在这个地方便止步了。 【请问:我们是不是找到了一个当表面上是孩子有问题时,实际上是父母需要改变的地方呢?】 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继续探究,这个妈妈为什么会认为哭是无能的表现,即:她的这个思想是哪里来的?这个问题的探究会挖出妈妈的一些议题,会帮助妈妈改变这个思想(此处略过这个话题,因为不是今天想说的

Read More

微信
Follow

Ready to make a Zine ?

You can write and share books or magazines via network, self-publish them as ebooks, and even print them hight quality on 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