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八

——释大安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请看经文:掴裂邪网,消灭诸见。散诸尘劳,坏诸欲堑。严护法城,开阐法门。洗濯垢污,显明清白。光融佛法,宣流正化。入国分卫,获诸丰膳。贮功德,示福田,欲宣法,现欣笑。以诸法药,救疗三苦。显现道意,无量功德,授菩萨记,成等正觉。这是八相成道中之第七——转法轮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兴世间,即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一切众生之所以长劫流转生死,受大苦恼,乃利钝十使所致。利使五种,谓:身见(执著自身为我)边见(执断执常)见取见(非果计果)戒取见(非因计因)及诸邪见(拨无因果)以发动轻便故,称之为利使。钝使五种,谓:贪、瞋、痴、慢、疑。此五种钝使由利使所生,对比快利驱使而说迟钝。以上十使,凡夫众生悉皆程度不同地具有,若挟带这利钝十使修道,但唯增长邪见烦恼,甚难开发如来藏性。此十使总名众生知见,众生知见,须以佛知见对治。是故,释迦一代时教,演说般若空慧、缘起性空、空有不二之中道了义,以及建立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之妙法,来破除众生邪见之网。当时,五印度,有九十五种外道,邪见炽然,各有其理论学说。佛教伊始,便是在与外道知见碰撞、辩驳中成长起来的。很多外道、婆罗门在与佛辩论时

欣缘西方 . Mar 1, 2023

《印光法师文钞》十四

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弥陀经,当依蕅益要解。 衷论诠释,多有任己见, 违经旨处,不可依从。 佛为九法界众生说法, 岂可以己之智力不能, 而遂断以决无此理。 其一日七日之释,显是以己量九法界。 若如是诠, 岂特弥陀一经,不能统摄群机。 一代教典之圆顿妙谈,皆当以己智不能,而疑为妄语。 谤佛谤法谤僧,罪在不原。 虽于下根有警发处,然伤其大体, 此印光不敢劝人受持也。 净土法门,犹如大海。 长江大河亦入,杯水滴水亦入。 证齐诸佛者,尚求往生。 五逆十恶者,亦预末品。 何得以得一心及三昧,而拒其未得者。 但取法乎上,仅得其中。 自己决志求生,唯当企及于此。 若谓非此决不得生,是又自立科条,

欣缘西方 . Nov 18, 2020

《印光大师文钞》十三

复永嘉某居士书二   弥陀衷论, 若经若论,皆有功于净业行人。 亦有启后人妄作排古之端, 其过殊非浅浅。 当取其闭关专修之法。 其所谓, 自匡庐创建莲宗以来,无一识经义者, 其亲证三昧,唯一省一大师。 皆其偏见局论,最为轻藐古德。 开我慢之道,邀来哲共游, 岂非谤法谤僧。 而其所以作此说者, 实欲露出自己乃亲得圣师真传, 实为净宗第一功臣而已。 至于指斥紫阁,云栖,蕅益等, 适彰其少见少闻, 不达如来权实法门,欲以己之一机为准。 如古德谓 得鸟者网之一目,不可以一目为网。 治国者功在一人,不可以一人为国。 王耕心决欲 以一目为网,一人为国, 发而为论,颇自矜张。 犹是少年时空腹

欣缘西方 . Nov 12, 2020

《印光法师文钞》十二

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综观二十年间,决择问学,备历艰险。 竟能 从儒入佛,即俗修真。 简去自力,专宗净土。 可谓三生有幸,一道同归者也。 幸甚慰甚。 夫,人宿世果种善根, 且无论为学求道,可为出世大事之前茅。 即, 贪瞋痴等烦恼惑业,疾病颠连种种恶报,皆可以作出生死,入佛法之因缘。 顾其人,之能自反与否耳。 不能自反,且无论碌碌庸人, 为世教之所拘。 即晦庵,阳明,靖节,放翁等, 虽学问操持见地,悉皆奇特卓荦。 然亦究竟不能彻悟自心,了脱生死。 其学问操持见地,虽可与无上妙道作基。 由不能自反,竟为入道之障。 可知入道之难,真难于登天矣。 不执著等语,理则是, 而事,非博地

欣缘西方 . Nov 6, 2020

2.思想

截流大师著述不多, 然,从其《 净土警语 》所示, 大师注重真修实干。 在切实的净业修持过程中, 予以理性的指点, 言言见谛,语语归真, 应机施药,实乃末世众生的醍醐妙味。 兹将,大师净土思想,略标为三:  (1)、真信切愿,成办净业  大师于《 劝发真信 》一文中, 将真信的内涵, 及无真信的弊端,和盘托出。 大师云: 净业行人须具真实信心, 苟无真信,虽念佛持斋,放生修福, 只是世间善人,报生善处受乐; 当受乐时,即造业; 既造业已,必堕苦; 正眼观之,较他一阐提旃陀罗辈, 仅差一步耳。如是信心,岂为真实? 所谓,真信的内涵有三: 第一,要信得心佛众生无二无差别。 我是未

欣缘西方 . Sep 27, 2020

Loading